2022年7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
2022-07-27 18:18 |
总台央视记者:据报道,今天8点43分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发生7.0级地震,菲首都大马尼拉地区有震感。中方对此有何评论?中方有向菲方表示慰问或提供援助的考虑吗? 赵立坚:中方注意到菲律宾发生较强地震,正密切关注菲方具体受灾情况,关注中国在菲人员机构安危。我们向菲方表示慰问,愿根据菲方需求全力提供支持和帮助。 凤凰卫视记者:26日,美国务院助卿帮办朴正称,中国对南海声索国及其他在该地区进行合法活动国家的挑衅行为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威胁南海各国权益。美国助理防长拉特纳也称,中国军方舰机近期在南海不安全、不专业行为陡增,威胁美军及在该地区活动的盟军。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美方官员有关南海表态完全是颠倒黑白。南海是地区国家共同的家园。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诉求。不久前,中国同东盟国家一起隆重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同意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共同维护好南海及本地区和平稳定大局。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南海并非风平浪静。个别域外大国为维护自身霸权,不远万里,不断加大对南海军事力量投入,在南海周围建立多个部署进攻性武备的军事基地,派航母、战略轰炸机等军舰、军机频繁进入南海,并伙同域外盟友到南海“秀肌肉”。这些在南海横行滋事的国家才真正是地区和平稳定的威胁。 我想强调,南海不是域外大国博弈的竞技场。中方同东盟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抵制在南海搞各种捣乱破坏的恶劣行径。我们也将继续把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掌握在地区国家自己手中,排除域外势力干扰,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持续推进“准则”磋商,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2022·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的主题是“公平公正合理包容:携手推动人权发展”。请问发言人对相关理念的理解是什么? 赵立坚:我也看到了有关的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人权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我们坚持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密不可分。因此,从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角度探讨中国的人权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政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致力于在发展中保护和促进人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完善了全球最大的教育、社保和医疗体系,这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发展权。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是对“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理念的最好诠释。 东方卫视记者:25日,韩国外长朴振在出席韩国国会听证会时称,中国同韩国交往历史悠久,双方应引领两国关系健康成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双方沟通、信任和战略性对话存在不足。韩国围绕“萨德”问题的“三不”政策并非对中方的承诺或双方达成的协议,而是韩方表明的自身立场。此事事关韩国家安全和主权,应由韩方自行判断,难以接受中方要求韩方履行承诺。面对朝核威胁加剧,中方不应再主张“三不”政策,而应在实现朝无核化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中方反对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的立场不针对韩方,而是针对美国有意损害中国战略安全的不良企图。韩方2017年就“萨德”问题作出的郑重表态言犹在耳,也为两国之间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发挥了关键作用。新官不能不理旧账。对于涉及邻国安全的重大敏感问题,韩方应该继续审慎行事,并寻求根本解决之道。 中韩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既造福了两国人民,也促进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30年的合作成果值得双方倍加珍惜,更需要双方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前不久同韩国新外长首次会晤时就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古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人与人交往尚需以信为本,国与国交往更应如此。我想在此指出的是,任何国家不论哪个党执政,不论对内有何政治需要,其对外政策都应保持基本的连续性稳定性。这既是尊重历史,也是尊重自己,更是邻里之间打交道的应有之道。 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多年来为实现半岛无核化、建立半岛永久和平机制作出了不懈努力,维持了半岛的总体和平稳定局面。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法新社记者:据白宫官员称,本周四也就是明天,美国总统拜登将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中方对此次通话有何期待? 赵立坚:关于你提到的问题,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路透社记者:接着刚才法新社的问题,中方是否知道美方称明天习近平主席将和美国总统拜登通话?你能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