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2022-10-31 18:34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21次会议将于11月1日以视频方式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北京主持召开此次会议。成员国、观察员国政府首脑和代表,上合组织常设机构、实业家委员会、银行联合体负责人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等国际机构和组织代表将应邀出席。

应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邀请,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将于11月1日至2日访问新加坡,并同王瑞杰副总理共同主持召开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18次会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23次会议、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14次会议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6次会议。

新华社记者:你刚刚发布了李克强总理将主持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议的消息。中方对本次总理会议有何期待?

赵立坚: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始终以“上海精神”为遵循,不断增进本组织国家睦邻友好,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为维护亚欧大陆安全稳定、促进地区国家发展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9月,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同其他国家与会领导人就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上合组织下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共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国家期待上合组织展现应有担当作为,为维护各国安全和发展利益作出更大贡献。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将同与会各国领导人就切实落实9月峰会成果、推进本组织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探讨拓展上合组织互利合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我相信,本次会议将为各国更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促进经济复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地区国家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

总台CGTN记者:中国和新加坡双边合作机制会议时隔三年恢复线下举办,这对两国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赵立坚:中新互为高质量合作伙伴,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的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就两国关系下步发展达成重要共识。新加坡积极参与构建中国新发展格局,双方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拓展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等新领域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出前瞻性、战略性和示范性。

中新双边合作机制多年来为统筹推进两国各领域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都高度重视。这是该机制会议时隔三年再次线下举行,将为双方提供面对面交流的重要契机,有助于中新两国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发展战略对接,提升高质量合作,助力两国和地区繁荣发展。除了同王瑞杰副总理共同主持机制会议外,韩正副总理还将会见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总理李显龙、副总理黄循财和国务资政张志贤,同新老朋友畅叙友情,共商中新合作大计。

彭博社记者:《名利场》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再次引发对新冠病毒可能源于武汉实验室事故的讨论。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赵立坚:中方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中方始终支持和参与全球科学溯源,同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操弄。我们已经多次表明,有关所谓“实验室泄漏论”完全是反华势力出于政治目的炮制的谎言,毫无科学可言。美国有关政客翻炒“实验室泄漏论”抹黑中国,罔顾事实,用心险恶,只会阻碍科学溯源、破坏国际抗疫合作。

东方卫视记者:韩国首尔梨泰院29日发生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中也包括四名中国公民遇难。中方能否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赵立坚:中方对此次事故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于30日向韩国总统尹锡悦致电慰问,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伤者致以诚挚的慰问。李克强总理也向韩国总理韩德洙表示慰问。事故发生后,外交部第一时间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部署驻韩国使馆核实情况,协调韩方尽最大努力做好中国公民的救治和协助工作。驻韩使馆已经与涉事人员国内亲属取得联系并积极提供协助。韩方表示将提供相应便利。

在此,我们也提醒海外中国公民提升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取得联系寻求协助。

总台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即将访华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成就、中巴关系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表达了对中共二十大后来华访问的期待。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我们对夏巴兹总理的表态表示高度赞赏,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此次访华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巴关系的高水平和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巴友好一直代代相传;在涉及彼此重大利益问题上,两国始终相互支持;在重大自然灾害挑战面前,两国总是守望相助。

中方同样高度评价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已经成为中巴合作的标志性工程,有力促进了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了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日前,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成功举行,就走廊下阶段发展建设达成诸多共识。

夏巴兹总理将于明天开启访华之旅,中方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同巴方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战略合作,让中巴友谊结出更多丰硕的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法新社记者: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本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请问中方能否提供更多相关信息?中方打算与德方讨论什么内容?

赵立坚:中方此前已经发布了有关消息。我们会适时发布进一步消息,请你保持关注。

《中国日报》记者:近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称,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化密切相关,中国已深深嵌入多国市场,西方很难对华“脱钩”。但他同时也表示,中国某种程度上正在关闭对外开放的大门。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宣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出要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充分彰显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为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指明了方向。

近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在推特账号上发布四张图片,分别展示了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位居世界第一、在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位居世界第二、在境外直接投资方面位居世界第三、迄已举办四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事实。这组由“一二三四”组成的数字有力证明,中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

不久前,中方还就扩大外资流入、稳定外商投资规模提出15条政策措施,并发布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强调要持续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提振外商投资信心,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决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可持续动力。

彭博社记者:中方能否证实未来几周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将面对面会晤?能否提供有关中美领导人可能举行线下会晤的更多信息?准备工作进展如何?

赵立坚:目前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深圳卫视记者:据报道,30日,印度古吉拉特邦官员称,该邦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拉索桥断裂,目前已造成至少141人死亡、50人受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我们注意到有关情况。中方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及伤者表示慰问。

路透社记者:美国正计划向澳大利亚北部空军基地部署6架可携带核弹头的B-52轰炸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任何国家之间的防务安全合作都应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不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美澳有关做法加剧地区局势紧张,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中方敦促有关方面摒弃陈旧的冷战零和思维和狭隘的地缘政治观念,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增强各方互信的事。

《环球时报》记者: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接受采访时称,过去几年中国对包括台湾在内的外部世界“侵犯”越来越多,这令美方担忧。如台海发生危机,不利于世界。美需维护该地区安全,并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

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真正根源是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和美方一些人搞“以台制华”。美方官员涉台表态颠倒黑白,将台湾置于中国的“外部世界”,说中国“侵犯”台湾,这不仅违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事实,也严重违反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对中方所作的政治承诺,中方坚决反对。如果美方真的不希望台海发生危机,就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落到实处,立即停止不负责任的言行,同中方一道反对和遏制“台独”。

巴西《环球报》记者:昨天巴西总统大选结果公布。中方对选举结果有何评论?中方认为在新政府领导下中巴关系应有哪些优先事项?

赵立坚:中方衷心祝贺卢拉先生再次当选巴西总统,祝愿巴西国家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中国和巴西同为发展中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互为全面战略伙伴。中巴建交48年来,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看待和发展同巴西关系,愿同卢拉先生领导的新一届巴西政府一道,推动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柬埔寨今天发布消息称李克强总理将于11月8日至11日访问柬埔寨。请问中方能否确认?

赵立坚:我暂时没有可以发布的消息。如有相关消息,我们将适时发布。

彭博社记者:《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社评称,中国的防疫限制措施曾让美国外交官遭受“不合理对待”,甚至“虐待”。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有关报道和对中国的所谓指控纯属荒谬至极。中方一视同仁地对中、外籍来华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疫政策,相关政策透明、公开。无论是美方普通来华人员、短期来华官员还是美国驻华使领馆人员,都是在提前详细了解并接受中方关于行前远端防控、入境后医学观察及健康监测等一系列防疫政策后实施其来华计划的,完全不存在所谓“限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