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卡拉奇总领事李碧建在巴媒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的城市发展》 |
2021-09-21 14:54 |
2021年9月21日,驻卡拉奇总领事李碧建在巴基斯坦《商业纪事报》发表题为《中国的城市发展》署名文章,介绍中国城市发展历史、巨大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指出中国的城市发展极大改变了中国的城市面貌,大幅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并坚持了城乡协同发展,提出中巴双方应相互借鉴城镇化发展经验,促成更多城市结为友城关系,使地方合作成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全文如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仅有1.72亿人口生活在城镇中,城镇化率仅17.9%;而2021年中国有9.02亿人口生活在城镇,城镇化率已达63.89%,城市数量达687个,城镇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接近90%。 中国的城市发展也极大提高了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343元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40378元人民币,城市居民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条件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一切如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词所展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现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世界一线中心城市,成为世界贸易、金融、交通、文化、人才等汇集交流的枢纽;成都、重庆、杭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大量中小城市在交通便利、生活便捷、经济活力等方面相比大城市也毫不逊色。可以说,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一种体现,中国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作为一个实现了城市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主要有以下经验向世界尤其是巴基斯坦朋友分享。 上海市区景色 第一,大力发展城市经济,重视招商引资,建设有竞争力营商环境。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市的资金和技术实力都很薄弱,为实现快速发展,很多城市不遗余力地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从具体措施上看,中国城市建设了大量类似巴基斯坦特别经济区的经济开发区,出台了很多税收、土地和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保持长期稳定,各城市政府竞相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安全、行政审批和生活服务。由此,中国城市成功利用自身劳动力成本低和市场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就业和收入大幅提高,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二,提前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确保城市有序协调发展。大多数中国城市制定了为期5年、10年甚至15年的城市发展规划,为城市各方面发展描绘出“蓝图”。这些蓝图为城市远景、不同区域功能、交通教育医疗商业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它们周密地考虑城市整体和各区域发展需要、发展优势和困难条件,确保城市发展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规避不利条件,各区域、各种设施间良好协调配合,避免盲目发展可能带来的种种隐患和资源浪费。 第三,大力兴建交通、通信、网络、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奠定硬件基础。现在的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航空客运量世界第二,已经有四十余个城市开通地铁,不论是城市间交通和城市内交通都十分快速便捷;中国5G移动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国际网络测速机构显示中国移动网络网速世界排名第4,固定宽带网速世界排名第17,均位于世界前列,可以说在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里都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互联网服务;中国大中小城市的电力、燃气、自来水供应均十分稳定且成本不高,基本不会遇到停电、停气、停水问题,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和居民生活拥有可靠保障。 中国的高铁 第四,建设并不断完善居民社会保障系统,构筑城市居民“安全网”和“稳定器”。中国不断完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系统,政府主导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兜底”作用,城市居民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生活都有着落,从根本上使中国避免了城市大量居民生活无着、城市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动荡不安等问题。 第五,重视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做到“住有所居”。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7平方米,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8平方米。中国取得这一成绩和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城市居民“住有所居”有密切关系,政府综合利用金融、土地政策调控房产价格,打击炒房行为,保证房屋租赁市场有序运行,政府主导建设了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租房等多种保障性住房,使得城市居民都能住得安全、住得体面、安居乐业,避免了城市居民流离失所、贫民窟顽疾难除等问题。 第六,打造城市特色,保护城市优良传统。中国城市在高速发展进程中没有简单抄袭发达国家城市,中小城市没有简单复制大城市,而是注重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城市特色和独特竞争力,对优良传统给予保护和创造性继承。例如北京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保留了南锣鼓巷、后海等老北京特色街区,成为北京“网红”地标之一;成都突出自身宜居、舒适、美食品种多、历史底蕴深厚等特点,吸引大量中外游客;海南三亚、博鳌,云南大理、丽江等中小城市没有盲目发展短期能带来大量税收和就业的大规模工业,而是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形象享誉世界,城市拥有自己的“金名片”。 第七,坚持城乡协同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国仍有5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农产品,也是城市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市场;城市则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中国正采取便利城乡人口双向流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系列措施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生态食品生产加工、农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使城市和乡村居民都获益匪浅。中国城市与农村较好实现了各尽其能、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了少数富裕城市“孤岛”漂浮在贫穷农村“大海”中,防止出现双方发展均受制约的畸形局面。 中国与巴基斯坦同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背景和面临的任务有很多共同之处,希望中国城市的发展经验能对巴基斯坦朋友起到借鉴作用。中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巴基斯坦城市与中国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关系,携手共进、紧密合作,使地方合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成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英文链接:https://epaper.brecorder.com/2021/09/21/11-page/901426-news.html |